2024年,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。财政支出放缓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,让总需求明显减弱,经济面临下行压力。不过,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整的落地,这一局面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出现转机,并且良好势头延续到了2025年,经济逐步重拾增长动力。
2024年10月,一项规模达12万亿元的财政政策出台,专门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。这一举措有效稳定了多个省份的财政前景,也让市场信心得到提振。进入2025年,财政政策持续发力,赤字率提高到GDP的4.0%,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政府债券发行额度较2024年分别增加5000亿元和3000亿元,广义财政支出大幅增长,成为拉动总需求的重要力量。
货币政策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补充作用。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,7天期逆回购利率累计下调30个基点,从1.7%降至1.4%;同时,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,为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,促进信贷流动。
政策组合拳的效果逐步显现。2024年四季度,实际GDP同比增长5.4%,较前几个季度明显反弹,尽管受价格疲软影响,名义GDP增速仍处于4.6%的低位,但复苏趋势已然确立。2025年初,这一势头得以延续,一季度实际GDP增速稳定在5.4%,名义增速同样维持在4.6%。1-5月数据显示,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3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4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.7%,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。
房地产市场也出现积极变化。自2024年10月以来,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大幅收窄,绝对销售量与上年基本持平,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房价跌幅有所减缓,初步显现企稳迹象。出口方面,2025年1-5月,以美元计算的出口增长6%,超过2023年和2024年同期水平,其中对东南亚出口增长18%,展现出一定的韧性。此外,市场信心也在逐步恢复,民营企业积极性回升,外国投资者开始谨慎重返中国市场。
尽管经济呈现复苏态势,但根基仍不牢固,面临着多重挑战。2025年4月,美国宣布的“对等关税”措施加剧了外部不确定性。虽然中国出口商通过市场多元化缓冲了部分影响,4-5月对其他国家出口增长12.2%,但对美国出口下降27.9%,且这种缓冲效果可能只是暂时的。
外部不确定性还对私营部门预期造成冲击,抑制了私人支出和借贷。2025年1-5月,不包括政府债券在内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,但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低于上年水平,反映出尽管GDP表现强劲,企业投资仍持谨慎态度。
低通胀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GDP平减指数已连续八个季度为负,持续的低通胀环境给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压力,还被动推高了实际利率。房地产市场虽需求企稳,但供给侧压力犹存,背负沉重债务的开发商缩减新项目和土地购置规模,而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政府面临预算紧张,甚至出现房款拖欠的情况。
从外部看,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呈现出“双刃剑”效应。强劲出口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内需求疲软的影响,却也引发更多国际关注。在全球保护主义情绪抬头、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的背景下,外部需求的提振作用可能减弱,这也凸显出提振国内消费需求的紧迫性,否则消化国内庞大产能将成为长期挑战。
bwin官网
要实现经济更均衡、更具韧性的增长,短期政策支持固然重要,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更是关键。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从投资和房地产驱动模式,逐步转向消费驱动、创新引领的增长模式。
财政改革是重要一环。当前,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18.3%预计降至2025年的12.8%,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拓宽收入基础,比如逐步扩大个人所得税税基、简化增值税结构、取消临时免税、合理化税收优惠等,同时利用数字平台提高纳税合规性。此外,重新平衡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也至关重要。长期以来,地方政府承担着约85%的公共服务提供责任,却仅拥有较少的收入来源,这种不平衡导致其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和借贷。未来可考虑将部分核心社会职能收归中央,减少地方开支责任,同时通过消费税、房地产税等改革为地方创造新收入来源。
地方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义也不可或缺。过去,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借贷实现增长目标,如今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。未来,地方政府应从直接配置资源转向为企业和企业家创造良好环境,加强公共服务供给,绩效评估也可更多关注营商环境改善、家庭收入增长、医疗教育覆盖扩大等方面。
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同样关键。完善教育、医疗和养老金体系,能有效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,释放消费潜力。这需要持续投入财政资源,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提升筑牢基础。
在金融领域,随着“新质生产力”成为重要增长动力,确保信贷流向经济活力领域、控制金融脆弱性十分重要。当前,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GDP的60%,虽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,但也需关注其资产质量风险,尤其是疫情期间延续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,未来需通过精心设计的退出和重组策略,防范违约风险,维护金融稳定。
中国经济的复苏与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,既需要短期政策稳住增长势头,更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构建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。随着各项措施的推进,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平衡、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,以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的挑战,释放出更持久的增长活力。